诗词原文
石头城
唐·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千载英雄鸿去外,六朝形胜雪晴中。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独特,尤其擅长讽刺诗和咏史诗,刘禹锡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并称“刘白”,在唐代文坛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表达了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思考。
译文
群山依旧围绕着这座故都,潮水拍打着空寂的城墙,又寂寞地退回。
千百年来的英雄豪杰已如鸿雁般远去,六朝时的繁华胜景在雪后初晴中依稀可见。
秦淮河东边那轮古老的月亮,夜深人静时还悄悄越过女墙,照进这古城中来。
释义
首句“山围故国周遭在”描绘了石头城(今南京)四周被山峦环绕的景象,暗示其地理位置的险要,次句“潮打空城寂寞回”通过潮水拍打城墙又退回的描写,渲染了石头城的荒凉与寂寞,第三句“千载英雄鸿去外”以“鸿去外”比喻历史上的英雄豪杰已不复存在,表达了诗人对过往英雄的怀念与感慨,末句“六朝形胜雪晴中”则通过雪后初晴的景象,展现了六朝时期石头城的繁华与壮丽,与前面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石头城的自然景色和历史变迁,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感慨,诗中“山围故国”、“潮打空城”等意象生动传神,既展现了石头城的地理特征,又寓含了历史的沧桑感。“千载英雄鸿去外”和“六朝形胜雪晴中”两句,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将历史与现实、繁华与荒凉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诗歌具有深邃的历史感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刘禹锡在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冬,由和州刺史返回洛阳途中,经过金陵(今南京),写下了这首诗,当时唐朝已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衰落,刘禹锡作为一位有识之士,对国家的命运深感忧虑,他通过描绘石头城的兴衰变迁,寄托了自己对国家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思考,这首诗也反映了刘禹锡对历史遗迹的浓厚兴趣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