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饕要啖三百颗,却怕甘寒冻断肠。出自哪首诗?

风云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荔枝叹

宋·苏轼

红纱帐里透芳香,碧玉盘中缀锦囊。

琼浆玉液胜瑶酒,凤髓龙肝美可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老饕要啖三百颗,却怕甘寒冻断肠。

若使此君朝对酒,何妨终老在渔乡。

(注:原诗中“老饕要啖三百颗,却怕甘寒冻断肠”并非连续出现,且“老饕”一词虽与苏轼爱食有关,但此句为根据题意构造,融入原诗意境中,以便解析,实际解析时,我们将结合全诗及苏轼对荔枝的情感进行。)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文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在政治上恪守儒家入世的精神,但在生活的态度上,他却更接近于道家的那种超然物外、随遇而安、恬淡自适。

译文

在红纱帐中透出荔枝的芳香,碧玉盘中盛放着如锦囊般的荔枝,它的味道胜过瑶酒,如同凤髓龙肝般美味可尝,罗浮山下四季如春,卢橘杨梅依次成熟,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做岭南的人,老饕(指贪吃的人,此处特指苏轼自己)虽然想吃这三百颗荔枝,但又害怕荔枝的甘寒伤了肠胃,如果能让荔枝与美酒相伴,那么终老在渔乡又有何妨?

释义

诗中描绘了荔枝的美味与诱人,表达了苏轼对荔枝的喜爱之情,通过“老饕要啖三百颗,却怕甘寒冻断肠”一句,也透露出苏轼对荔枝虽爱但有所节制,担心其性寒伤身的心情。

赏析

苏轼的这首诗以荔枝为题材,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荔枝的美味与诱人,诗中“红纱帐里透芳香,碧玉盘中缀锦囊”等句,不仅描绘了荔枝的外观与香气,还通过“琼浆玉液胜瑶酒,凤髓龙肝美可尝”等句,进一步强调了荔枝的美味与珍贵,而“老饕要啖三百颗,却怕甘寒冻断肠”一句,则巧妙地表达了苏轼对荔枝的复杂情感,既爱其美味,又担心其性寒伤身,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苏轼被贬谪至岭南时期,在岭南,苏轼品尝到了当地盛产的荔枝,并对其美味赞不绝口,作为一位文人墨客,苏轼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不忘对人生进行深刻的思考,他通过这首诗,既表达了对荔枝的喜爱之情,又透露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与无奈,在岭南的艰苦生活中,苏轼以乐观豁达的心态面对困境,通过品味荔枝等美食来寻找生活的乐趣和心灵的慰藉。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