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赞丞相
唐·杜甫
不赞元戎赞丞相,笔补造化裨盐梅。
庙堂运策心常苦,帷幄筹谋夜未央。
风雨不动安如山,乾坤无言运诸掌。
功成身退天之道,千古流芳耀青史。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实际历史上杜甫并未写过这样一首直接以“不赞元戎赞丞相”为开头的诗,但以下解析将基于这首虚构的诗进行。)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一生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译文
我不去赞美那些统军的元帅,而是赞美我们的丞相,他的文笔如同神来之笔,能够弥补自然的不足,如同盐梅之于菜肴,增添美味,在朝廷中,他常常为国家的策略而苦心运思;在军帐中,他深夜未眠,筹谋策划,他的治国理念如同稳固的山岳,风雨不动;他的智慧如同掌握乾坤,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当功成名就之时,他懂得身退之道,这是顺应天意的做法,他的功绩和品德将永远流传,照耀青史。
释义
这首诗通过赞美丞相的文笔和智慧,表达了对丞相治国才能的高度评价,诗中“笔补造化”形容丞相的文笔非凡,能够弥补自然的不足,如同盐梅之于菜肴,增添美味,寓意丞相的治国理念能够完善国家的政策。“风雨不动安如山”则形容丞相治国理念的稳固和坚定。“功成身退天之道”则表达了丞相在功成名就后懂得适时退隐的智慧。
赏析
这首诗以赞美的口吻,高度赞扬了丞相的治国才能和智慧,诗中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丞相的非凡才华和崇高品德,诗中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如“功成身退天之道”,表达了人生应懂得适时退隐的道理,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充满赞美和敬仰之情的佳作。
创作背景
(注:由于此诗为虚构创作,以下创作背景为虚构内容)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甫晚年时期,当时国家正处于动荡不安的局势中,杜甫一生忧国忧民,对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疾苦深感关切,在这首诗中,他通过赞美丞相的治国才能和智慧,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希望和信心,他也通过“功成身退天之道”的表述,表达了对人生智慧的深刻理解和领悟,这首诗不仅是对丞相的赞美,更是对杜甫自己人生信念和追求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