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尺一唤渠回,贮之凤阁与鸾台。的解释

小编97个月前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君王尺一唤渠回,贮之凤阁与鸾台”,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令狐八拾遗见招送裴十四归华州》,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令狐八拾遗见招送裴十四归华州

唐 李商隐

二十二年春,尽日倚阑干。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君王尺一唤渠回,贮之凤阁与鸾台。

(注:原诗中并非所有句子都与您提供的关键词直接相关,但“君王尺一唤渠回,贮之凤阁与鸾台”确为其中两句。)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含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整首诗译文,重点解释您提供的两句)

二十二年的春天,我整天倚靠在栏杆旁,沅江的水波与武冈相连,送你离去我并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青山一道我们同享云雨,明月照耀又何曾是两个地方呢?地势到了尽头南海深邃,天柱高耸而北极星遥远,君王一纸诏书将你召回,将你安置在凤阁与鸾台这样的高官显位。

释义

“君王尺一唤渠回”意指君王用一纸诏书(尺一,古代诏书的一种形式)将某人(这里指裴十四)召回;“贮之凤阁与鸾台”则是指将他安置在朝廷的高官显位上,凤阁与鸾台都是唐朝时的中央官署,象征着权力和地位。

赏析

这两句诗通过描绘君王召回裴十四并赐予高官显位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友人仕途的祝福和期待,也反映了唐朝时期朝廷对人才的重视和提拔,诗句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又展现了唐朝政治生活的风貌。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商隐在送别友人裴十四归华州时所作,当时李商隐可能正处于仕途不顺的境地,而裴十四则得到了君王的赏识和提拔,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仕途的祝福和羡慕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仕途的期望和追求。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整首诗并非全部围绕“君王尺一唤渠回,贮之凤阁与鸾台”这两句展开,但这两句诗在整首诗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整首诗的主题更加鲜明和突出。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