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牡丹
宋·范成大
眼中姚魏过匆匆,只有淮阳打底红。
风露万枝深秀色,关河千里断芳丛。
蓬壶旧路今何在,锦绣丛中人自空。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作者及朝代
作者:范成大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官员,他早年仕途不顺,后历任多处官职,晚年退隐石湖,范成大的诗作题材广泛,风格清新自然,尤其擅长田园诗,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并称“南宋四大家”。
译文
眼中的姚黄魏紫匆匆而过,只有淮阳牡丹那打底的红艳长久留存,风吹露润之下,万千枝条更显深秀之色,但关山阻隔,千里之外芳丛已断,昔日蓬莱仙境般的牡丹之路今在何方?锦绣丛中的人也已空去,惆怅地看着东边栏杆旁那一株如雪般洁白的牡丹,人生又能看到几次这样清明的景象呢?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牡丹的短暂与恒久,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姚黄魏紫是牡丹中的名贵品种,但它们的美丽只是匆匆一现,而淮阳牡丹的红艳却更为持久,诗人通过对比,突出了时间的无情与美好记忆的珍贵。
赏析
范成大的这首《牡丹》诗,以牡丹为题材,寄托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哲思,诗中“眼中姚魏过匆匆”一句,既描绘了牡丹的美丽,又暗示了美好时光的短暂,而“只有淮阳打底红”则突出了淮阳牡丹的与众不同,象征着某种永恒或持久的价值,后两句通过“风露万枝深秀色”与“关河千里断芳丛”的对比,进一步强化了时间的无情与空间的阻隔,最后两句则以“惆怅东栏一株雪”和“人生看得几清明”作结,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惆怅和对人生短暂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范成大晚年退隐石湖之后,此时的他,经历了仕途的起伏与人生的沧桑,对美好事物的易逝和人生的短暂有了更深刻的体会,牡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名贵花卉,象征着富贵与美好,但诗人却通过描绘牡丹的短暂与恒久,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记忆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