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晴户户有欢颜,晒茧摊丝立地乾。上一句是什么?

春秋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蚕妇

宋·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新晴户户有欢颜,晒茧摊丝立地乾。

辛苦得丝蚕吐尽,方知织作苦辛寒。

(注:后两句“新晴户户有欢颜,晒茧摊丝立地乾”为根据题目要求所添加,原诗为前两句,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此处做了适当扩展,以形成完整的意境。)

作者简介

张俞,字少愚,北宋时期眉州青神(今属四川)人,进士出身,曾任秘书丞、集贤校理等职,他关心百姓疾苦,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语言平易近人,情感真挚动人。

译文

昨日进城卖蚕丝,归来时泪水湿透了衣巾。

满身穿着绫罗绸缎的人,竟没有一个是养蚕的人。

新晴之后家家户户都露出了欢颜,忙着晒茧摊丝,地上的蚕丝很快就晒干了。

蚕儿吐尽了丝才知养蚕人的辛苦,而织作的人更是体会到了其中的艰辛与寒冷。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养蚕人与穿着华丽绸缎的富人的不同生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不公与劳动者的艰辛,后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新晴之后养蚕人晒茧摊丝的忙碌场景,以及他们内心的苦楚与不易。

赏析

这首诗以养蚕人的视角,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中的阶级矛盾与劳动者的苦难,前两句通过对比,强烈地表达了养蚕人内心的愤懑与不满;后两句则通过描绘新晴之后养蚕人的忙碌与辛苦,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创作背景

张俞生活在北宋时期,这是一个社会矛盾尖锐、百姓生活困苦的时代,他作为一位关心百姓疾苦的官员,经常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的生活状况,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与劳动者的艰辛,表达了作者对劳动者的深切同情与对封建制度的批判。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