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爱少陵红湿句,可人却是道知时。的释义

小编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春日感怀

唐·刘禹锡

细雨绵绵润嫩枝,未爱少陵红湿句。

可人却是道知时,轻风拂面柳依依。

作者简介

刘禹锡,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性和批判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细雨绵绵不断地滋润着嫩绿的枝条,但我却并未偏爱杜甫那描绘雨后红花湿润的诗句,真正令人愉悦的是这细雨懂得时宜,它伴随着轻柔的风,轻轻拂过面颊,柳条也随风依依摆动。

释义

首句“细雨绵绵润嫩枝”描绘了春雨细腻滋润的景象;次句“未爱少陵红湿句”中的“少陵”指杜甫,杜甫有诗云“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客至》)其中虽无直接“红湿”二字,但刘禹锡此处或借指杜甫诗中描绘雨后花红之景,表达自己虽处此景,却未过分沉醉于前人诗句之中;第三句“可人却是道知时”点出春雨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懂得时宜,适时而来;末句“轻风拂面柳依依”则进一步以春风和柳条的形象,强化了春雨带来的生机与愉悦。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雨的细腻与及时,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感悟,诗人并未局限于前人诗句的框架内,而是从个人感受出发,赋予了春雨以新的生命和意义,诗中“未爱少陵红湿句”一句,既体现了诗人对前人文学的尊重,又展现了他独立思考、不拘一格的文学态度,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既有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兼具艺术性和思想性的佳作。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作于刘禹锡晚年时期,此时他历经仕途坎坷,对人生有了更为深刻的体悟,春雨的细腻与及时,或许触动了诗人内心深处对生命、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慨,在历经风雨之后,诗人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也更加懂得适时而行的道理,这首诗不仅是对春雨的赞美,更是诗人人生哲学的体现,表达了他对生命、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