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田园杂居·其六
朝代:宋
作者:范成大
种园得果廑偿劳,不奈儿童鸟雀搔。
更喜今年禾黍熟,夜深风雨漫萧萧。
租船满载候开仓,粒粒如珠白似霜。
不惜两钟输一斛,尚赢糠核饱儿郎。
老眼看书全似雾,春风吹泪落灯花。
病躯只合归田里,未必催诗真强管。
端令学稼失愁思,却笑当年赋子虚。
腰折几时能得伸,不如归卧北窗风。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官员,早年进士及第,曾任地方官和朝廷官职,晚年退隐石湖,范成大与陆游、杨万里、尤袤并称“中兴四大诗人”,他的诗作题材广泛,风格清新自然,尤其擅长田园诗,反映了当时农村生活的真实面貌。
译文
虽然种植园子得到的果实仅仅能够补偿辛劳,但无奈孩子们和鸟雀总是来骚扰,更高兴的是今年稻谷成熟,即使夜深风雨交加,也显得那么悦耳动听,租船满载着粮食等待开仓,每一粒都如同珍珠般洁白如霜,不惜用两钟粮食来换取一斛的税收,还能剩下些糠秕让孩子们吃饱,老眼昏花看书如同看雾,春风吹落灯花时泪水也随之落下,病弱的身体只适合回到田园里,写诗未必能真正强管心绪,反而让我学习农耕忘却了愁思,却笑自己当年空赋《子虚赋》,腰杆何时能伸直呢?不如回到北窗下享受清风。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田园生活的艰辛与收获,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现实社会的无奈,未必催诗真强管,端令学稼失愁思”两句,意味着写诗未必能真正排解忧愁,反而学习农耕让作者忘却了烦恼。
赏析
这首诗以田园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农村生活的艰辛与美好,作者通过对比种植果实的辛劳与收获,以及稻谷成熟的喜悦,展现了农民对丰收的渴望与满足,作者也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无奈,通过“老眼看书全似雾”等句,反映了自己年老体衰、仕途不顺的境遇,而“未必催诗真强管,端令学稼失愁思”两句,则体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认为农耕生活能够让人忘却烦恼,获得内心的平静。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范成大晚年退隐石湖期间,作者已经历了仕途的起伏与人生的沧桑,对现实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田园生活中,作者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因此创作了一系列以田园为背景的诗歌,这首诗就是其中之一,通过描绘田园生活的艰辛与美好,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也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无奈,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