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来一旱鬓成丝,敢道新年雨脚垂。的意思及出处

小编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喜雨

宋·苏辙

向来一旱鬓成丝,敢道新年雨脚垂。

欲见田头禾黍好,免教垄上麦苗饥。

天公有意怜疲俗,造物无心为巧奇。

一夜四郊三尺水,晓看红湿处花泥。

作者简介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新党,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苏辙与父苏洵、兄苏轼齐名,合称“三苏”,其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集解》、《栾城集》等行于世。

译文

长久以来因为干旱,我的鬓发都已斑白,怎敢奢望新年之际雨水绵绵而下。

只盼田间禾黍茁壮成长,不让垄上麦苗再受饥饿之苦。

上天似乎有意怜悯我们这些疲惫的百姓,大自然造物并不追求奇巧而是顺应天时。

一夜之间四郊积满了三尺深的水,清晨起来看那被雨水滋润的泥土上,花儿更加红艳欲滴。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久旱逢甘霖的喜悦之情,首联以“向来一旱鬓成丝”形容长期的干旱使得诗人愁苦至极,鬓发都斑白了;次联则直接表达了对雨水的渴望,希望它能解救田间的作物;三联写天公造物有意怜悯百姓,并非刻意为之;尾联则描绘了雨后四郊的景象,一片生机盎然。

赏析

这首诗以“喜雨”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雨水的渴望与喜悦,诗中“向来一旱鬓成丝”一句,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干旱的忧虑与愁苦,而“敢道新年雨脚垂”则透露出一种意外的惊喜,后两联则进一步描绘了雨后的景象与诗人的心情,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感激与敬畏,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与对民生的深切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苏辙晚年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自然灾害频发,百姓生活困苦,诗人身处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民生疾苦有着深刻的体会与关注,长期的干旱使得田地荒芜,作物歉收,百姓生活更加艰难,当新年之际雨水绵绵而下时,诗人内心充满了喜悦与感激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喜雨》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与对大自然的敬畏。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