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吾生十指不拈泥,毛锥便得傲蓑衣。
(注:“吾生十指不拈泥,毛锥便得傲蓑衣”这句并非原诗中的直接内容,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其巧妙融入,作为对诗人心境的一种延伸表达,原诗中最后两句为“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以下解析将基于这一融合后的内容进行。)
作者及朝代
作者:贾岛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贾岛,唐代著名诗人,字浪仙,人称“贾长江”,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后还俗应举,屡试不第,文宗时任长江主簿,工诗,喜写荒凉枯寂之境,颇负时名,与孟郊齐名,人称“郊寒岛瘦”,有《贾长江集》。
译文
闲居之处少有邻居邻舍,一条长满青草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鸟儿歇宿在池边的树上,和尚在月光下敲着山门,走过桥去看见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在飘动山石也好像在移动,我暂时离开这里但是还会回来,我这辈子虽然不擅长耕作,但手中的笔足以让我自豪,胜过那身蓑衣。
释义
此诗描绘了诗人访友不遇的情境,通过对隐逸者居所周围环境的细致刻画,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最后一句“吾生十指不拈泥,毛锥便得傲蓑衣”,则体现了诗人对自己文学才华的自信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幽静雅致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尤为脍炙人口,以其生动的意象和和谐的音韵,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句,而最后一句的融入,则进一步升华了全诗的主题,展现了诗人作为文人的清高与自豪。
创作背景
贾岛一生穷愁潦倒,官微职小,但他的艺术成就却很高,这首诗是他访友不遇时所作,通过描绘隐逸者的居所和环境,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在唐代,隐逸文化盛行,许多文人墨客都向往着那种远离尘嚣、归隐山林的生活,贾岛也不例外,这首诗正是他这种心境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