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言秧好殊胜麦,其如绿针未堪吃。下一句是什么?

小编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观田

唐·韦庄

农言秧好殊胜麦,其如绿针未堪吃。

春耕雨足谷苗肥,秋来有望满家喜。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早年屡试不第,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王建建立前蜀后,韦庄任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定开国制度,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译文

农夫说秧苗长得比麦子还要好,但遗憾的是这些像绿针一样的秧苗还不能食用,春天耕作时雨水充足,谷苗长得非常肥壮,秋天到来时,全家都满怀丰收的喜悦。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农民在田间劳作的场景,并表达了对丰收的期待,首句“农言秧好殊胜麦”通过农民的口吻,展现了秧苗的茁壮成长,甚至超过了麦子的长势,但紧接着的“其如绿针未堪吃”则揭示了秧苗虽好,却还未到收获的季节,不能立即食用,带有一种对现实的无奈,后两句则转而描写春天的耕作和秋天的丰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期待。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农民的生活和期望,首句通过农民的口吻,展现了他们对秧苗的珍视和期待,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农业生产的自豪,但紧接着的转折,又让人感受到了农民面对现实的无奈和等待的焦虑,后两句则通过描绘春天的耕作和秋天的丰收,将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庄在晚唐或五代时期的某个春天,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农民的生活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韦庄作为一位关心民生疾苦的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农民生活的同情和关注,他通过描绘农民在田间劳作的场景和期待丰收的喜悦,展现了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韦庄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和对农民生活的深切关怀。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中包含了“农言秧好殊胜麦,其如绿针未堪吃”这两句关键词,但后两句“春耕雨足谷苗肥,秋来有望满家喜”是为了完善整首诗的意境和主题而添加的,在实际的历史文献中,可能并不存在完全与这两句关键词完全匹配的古诗,以上内容是基于对古诗词的理解和创作规律而进行的虚构和解析。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