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归园田居·其四
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云子从来疏广文,冲雨学稼当辞勤。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注:“云子从来疏广文,冲雨学稼当辞勤”这两句并非陶渊明《归园田居》组诗中的原句,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这里进行了一次创意性的融入,假设其为该组诗中的一部分进行解析。)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表现出对自然及和谐社会的向往与追求,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针对假设加入的句子)“云子(此处可理解为某位隐士或友人)向来疏远官场文牍,冒着雨学习农耕,应当辞去那些勤劳却非本心的事务。”
释义
“云子从来疏广文”意指云子这位人物一直以来都远离了繁琐的官府文书工作,表现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冲雨学稼当辞勤”则描绘了他不畏风雨,亲自学习农耕,愿意放弃那些虽然看似勤劳但不符合内心追求的生活状态。
赏析
这两句诗融入了陶渊明归隐田园的主题,通过云子的形象,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自然、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官场、名利场的疏离感,云子在雨中学习农耕,不仅是对传统农耕文化的回归,也是对个人心灵归宿的探索,诗句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展现了陶渊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生哲学。
创作背景
虽然“云子从来疏广文,冲雨学稼当辞勤”并非陶渊明原诗中的句子,但基于《归园田居》系列作品的创作背景,可以推测这样的诗句若出自陶渊明之手,很可能是他在辞官归隐后,对过往生活的反思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陶渊明一生仕途不顺,多次出仕又多次归隐,最终彻底放弃官场,回归田园,过上了自给自足、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这组诗正是他归隐后生活与心境的真实写照,表达了他对自由、宁静生活的渴望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