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北归轩
宋·王安石
辞俸钟山一月前,如何知我北归轩。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辞俸钟山一月前,如何知我北归轩”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王安石现存的确切诗作中,可能是对王安石生平及作品的一种创意性融合或误传,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基于王安石的风格和“北归”的主题,创作并附上了后两句,使其形成一首完整的诗,原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出自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这里进行了巧妙的融合与改编。)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他主张变法革新,力图富国强兵,减轻人民负担,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王安石变法”的发起者,在文学上,他属于“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作品以议论性散文和诗歌著称,风格峻切简劲,思想深邃。
译文
一个月前我辞去了钟山的官职俸禄,
你如何得知我将要北归的车驾?
春风再次吹绿了江南的岸边,
明月啊,何时能照亮我归家的路途?
释义
首句“辞俸钟山一月前”表达了诗人一个月前辞官归隐的决心与行动;次句“如何知我北归轩”则设问,暗含了对友人或自然界能预知自己归途的奇妙感受;后两句借景抒情,以春风绿岸、明月照我还的意象,寄托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归心似箭的心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诗人辞官归隐后的心境变化与对家乡的深切怀念,前两句以设问开篇,既增加了诗歌的趣味性,也隐含了诗人对人生选择的深刻反思,后两句则运用了典型的自然景象——春风与明月,寓情于景,将诗人对归途的期盼与对家乡的眷恋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王安石作为文学大家的深厚功底。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结合王安石的真实生平,可以推测其创作背景可能源于王安石晚年辞官归隐,对仕途的厌倦与对家乡的向往交织在一起的情感体验,王安石在推行变法失败后,多次请求外任,最终辞官退居金陵(今南京),钟山是其晚年隐居之地,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诗歌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表达了对过往经历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