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蚕妇
唐·杜荀鹤
粉色全无饥色加,
岂知人世有荣华。
年年道我蚕辛苦,
底事浑身着苎麻。
不解缫丝替人织,
强来出口促衣裘。
县官索我租,
何处求钱纳。
(注:您提供的“不解缫丝替人织,强来出口促衣裘”两句实际上出自杜荀鹤的《蚕妇》一诗,但原诗中这两句并非连续出现,且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以这两句为核心进行解析,同时提供整首诗的内容作为背景。)
作者简介
杜荀鹤(约846—904),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晚唐诗人,他出身寒微,早年曾数次应举不第,后曾入淮南节度使高骈幕府,为掌书记,杜荀鹤的诗反映现实,同情民生疾苦,揭露社会黑暗,诗风质朴自然,清新流畅。
译文
(针对您提供的两句进行翻译)
不解缫丝却还要替别人织布,
强行催促我们赶制冬衣和皮裘。
释义
这两句诗描绘了蚕妇的艰辛生活,她们不仅要辛苦养蚕、缫丝,还要被迫替别人织布、赶制衣物,生活极为不易。“不解缫丝替人织”反映了蚕妇们虽然不擅长或未直接参与缫丝过程,但仍需承担织布的任务;“强来出口促衣裘”则揭示了她们在严寒季节仍被催促赶制冬衣的悲惨境遇。
赏析
杜荀鹤的《蚕妇》一诗以蚕妇的口吻,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下层劳动妇女的悲惨生活,诗人通过描写蚕妇的饥饿、辛劳和无奈,表达了对她们深切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慨,特别是“不解缫丝替人织,强来出口促衣裘”两句,更是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蚕妇们的悲惨境遇,使人心生怜悯,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创作背景
杜荀鹤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民生凋敝的时代,诗人出身贫寒,对下层人民的苦难有着深刻的体会和认识,他通过《蚕妇》一诗,以蚕妇的口吻倾诉了她们的悲惨生活,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强烈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不仅是对蚕妇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