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范蠡湖
宋·林景熙
一湖碧水漾晴烟,鴟夷若是真高士,
张陆何堪作近邻,范蠡扁舟轻似叶,
五湖四海去无边。
作者及朝代
作者:林景熙(1242年—1310年)
朝代:南宋末年至元初
作者简介
林景熙,字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生于南宋末年,历经战乱,对故国有着深厚的情感,入元不仕,以诗文名世,作品多抒发亡国之痛和故国之思,风格沉郁悲壮,被誉为“宋遗民之冠”。
译文
一湖碧水在阳光下泛着轻烟,如果范蠡真的是一位高洁之士,那张仪、陆贾这样的人又怎能与他为邻呢?范蠡乘着一叶扁舟,在五湖四海间自由飘荡,无拘无束。
(注:原诗中“张陆”可能并非实指张仪、陆贾,而是泛指那些与范蠡道德境界相去甚远的人,此处为便于理解,借用了两位历史人物作为对比。)
释义
鴟夷:范蠡的别称,相传他泛舟五湖时,曾化名鴟夷子皮。
高士:品德高尚、超脱世俗的人。
张陆:此处泛指那些与范蠡道德境界不同的人。
范蠡扁舟:指范蠡泛舟五湖,远离尘嚣的事迹。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范蠡湖的美景,引出对范蠡高洁人格的赞美,首句“一湖碧水漾晴烟”以景起兴,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次句“鴟夷若是真高士,张陆何堪作近邻”通过对比,突出了范蠡的高尚品德,暗示那些世俗之人无法与之相提并论,后两句则直接叙述范蠡泛舟五湖的事迹,进一步强调了他的超脱与自由,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范蠡的敬仰之情,也寄托了诗人对高洁人格的向往。
创作背景
林景熙生活在南宋末年至元初,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南宋灭亡后,他作为遗民,内心充满了亡国之痛和故国之思,范蠡作为春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商人,以其超凡的智慧和高洁的品德著称于世,林景熙通过题写范蠡湖,不仅表达了对范蠡的敬仰之情,也寄托了自己对高洁人格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在元朝统治下,他选择不仕,以诗文为伴,通过作品抒发内心的情感和对故国的怀念,这首诗正是他这种情感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