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春宵
宋·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可怜花树浑无赖,下却帘钩也入来。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词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译文
春天的夜晚,即便是极短的一刻也价值千金,花儿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月光在花下投射出朦胧的阴影,多么可爱的花树啊,它竟然如此顽皮无赖,即使我放下了帘钩,它也要悄悄地溜进来。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春夜的美好与宁静,以及花树的生机盎然,首句“春宵一刻值千金”强调了春夜的珍贵,次句“花有清香月有阴”则通过花香和月影进一步渲染了春夜的美丽,后两句“可怜花树浑无赖,下却帘钩也入来”则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花树以顽皮的性格,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春夜的美丽与宁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前两句通过“春宵一刻值千金”和“花有清香月有阴”的描绘,将春夜的珍贵和美丽展现得淋漓尽致,后两句则以拟人化的手法,将花树写得顽皮可爱,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在北宋时期创作的一首描写春夜美景的诗歌,当时,苏轼正处于仕途的上升期,但政治上的波折和人际关系的复杂也让他感到疲惫和无奈,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春夜的美丽和宁静,他试图在繁忙和复杂的政治生活中找到一丝慰藉和宁静,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即珍惜每一个美好的瞬间,享受生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