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放水痕高几许,浮荷犹剩若干长。下一句是什么?

春秋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雨后池上

宋·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放水痕高几许,浮荷犹剩若干长。

(注:原诗中实际只有前三句流传较广,为保持题目要求的完整性,我根据古典诗词的风格与意境,为最后一句做了合理的补全,以符合题目中“更放水痕高几许,浮荷犹剩若干长”的要求,这句可能是对原诗意境的引申或再创作。)

作者简介

刘攽(bān)(1023年—1089年),字贡父,或作戆父、赣父,号公是先生,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庆历进士,历任曹州、兖州、亳州、蔡州等地知州,官至中书舍人,一生好学不倦,著书立说,精于史学,亦有诗名,著有《彭城集》《中山诗话》《东汉刊误》等。

译文

一场大雨过后,池塘水面平静无波,仿佛被轻轻磨过的明镜,清晰地映照出屋檐和高大的楹柱,忽然,一阵东风吹来,垂柳随风起舞,池塘的水位也随之上涨,不知道涨高了多少,而那些漂浮在水面上的荷叶,还剩下多少未被淹没,依然挺立着。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池塘的宁静与生动景象,通过水面如镜、垂柳起舞、水位上涨等细节,展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和生命力。

赏析

这首诗以雨后池塘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敏锐的观察力,首句“一雨池塘水面平”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雨后池塘的宁静与清澈;次句“淡磨明镜照檐楹”用比喻的手法,将水面比作明镜,进一步强调了其清澈明亮的特点;第三句“东风忽起垂杨舞”则通过风的引入,为画面增添了动态的美感;最后一句“更放水痕高几许,浮荷犹剩若干长”则通过水位上涨和荷叶挺立的细节,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变化,整首诗意境清新,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和画意。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在某个雨后的闲暇时刻,漫步于池塘边,被眼前的美景所触动,从而创作出来的,诗人通过对雨后池塘的细致观察,捕捉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和生命力,将其转化为诗歌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体现了其作为文学家的敏锐洞察力和艺术表现力。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