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画
宋·苏泂
笔端人物更江山,外弟周郎两不难。
要识此中真意趣,只应同醉墨花间。
作者简介
苏泂,字召叟,约公元1150年前后在世,宋代诗人,与苏轼同为眉州(今属四川)人,生卒年不详,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少从其父苏拭宦游四方,轼卒,遂绝意仕进,纵游山水以终,曾居庐山,与芗林居士陈与义为邻,有诗传世,风格与苏轼相近,曾编有《苏轼诗集》并行于世。(按:据《四库全书》提要载,泂为苏颂四世孙,而《江西通志》则谓泂为轼之孙,并称颂为轼之曾祖,误,今从《提要》说。)著有《泠然斋文集》二十卷、《泠然斋诗余》一卷,均《四库总目》并传于世。
译文
在画笔之下,无论是人物还是江山都栩栩如生,毫不费力,我的表弟周郎(此处可能指某位擅长绘画的表弟,以周瑜之智勇比喻其才华)在这两方面都游刃有余,要想真正领略这画中的意趣,或许只有与我一起醉心于这墨香四溢的花间世界,才能体会得到。
释义
“笔端人物更江山”描绘了画家技艺高超,无论是描绘人物还是山水都游刃有余;“外弟周郎两不难”则是对表弟周郎绘画技艺的赞美,表示他在绘画上无论面对何种题材都毫不费力;“要识此中真意趣,只应同醉墨花间”则表达了诗人对画中意境的深刻理解和欣赏,认为只有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沉醉于艺术的世界,才能真正领略其中的真意趣。
赏析
这首诗以题画为背景,通过对表弟周郎绘画技艺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诗中“笔端人物更江山”一句,生动地描绘了画家技艺的高超,将人物和江山都描绘得栩栩如生,而“外弟周郎两不难”则进一步强调了表弟周郎在绘画上的天赋和才华,后两句则通过“同醉墨花间”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艺术世界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志同道合者的期待和呼唤,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艺术的热爱和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一次观画经历有关,在观赏表弟周郎的画作时,诗人被其精湛的技艺和深邃的意境所打动,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赞美和感慨,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志同道合者的期待和呼唤,在宋代,绘画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许多文人墨客都热衷于绘画创作和鉴赏,这首诗正是这一时代背景下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