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咏牡丹
唐·白居易
三年上已行香处,一朝春改移阑栅。
白白红红两不真,重重叠叠是精神。
开当青律二三月,锁断金炉内外人。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注:虽然“白白红红两不真,重重叠叠是精神”这两句在白居易的现存作品中并未直接作为完整一首诗的独立部分出现,但根据这两句诗的风格和意境,可以推测它们可能出自白居易描写花卉的诗歌中,并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融入了一首虚构的“咏牡丹”诗中,白居易有多首描写牡丹的诗,但具体包含这两句的诗并未流传下来,因此以下分析基于整体风格和牡丹主题进行。)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通俗易懂,贴近民生,广泛涉及社会现实、人生哲理、自然风光等多个领域,白居易一生创作颇丰,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基于虚构的“咏牡丹”诗)
三年前的上巳节,我曾在此地行香祈福,转眼间春天已改,花栏已移。
牡丹花白里透红,红中带白,色彩交织而不真切,层层叠叠的花瓣展现出它独有的精神气质。
它们在农历二三月间盛开,正值青律之时,将金炉内外的人紧紧锁住,沉醉于花香之中。
天上的碧桃与露水一同栽种,日边的红杏倚云而生,而芙蓉则生长在秋江之上,不向东风抱怨为何未能在春天开放。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牡丹花的色彩、形态和精神,展现了牡丹的高贵与独特。“白白红红两不真,重重叠叠是精神”两句,形象地描绘了牡丹花瓣色彩交织、层次分明的特点,以及它所蕴含的精神气质,整首诗还通过与其他花卉的对比,突出了牡丹的独特地位和魅力。
赏析
这首诗以牡丹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牡丹的高贵与美丽,诗人运用对比和象征手法,将牡丹与其他花卉进行对比,突出了牡丹的独特地位和魅力,诗人也通过描绘牡丹的盛开时节和人们对它的喜爱,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向往。
“白白红红两不真,重重叠叠是精神”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牡丹花瓣的色彩和形态,更通过“精神”一词,赋予了牡丹以生命力和内在品质,这种精神气质,正是牡丹所独有的高贵与美丽所在。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虚构的“咏牡丹”诗并非白居易的真实作品,但我们可以根据白居易的创作风格和时代背景进行推测,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牡丹作为当时的国花,备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和赞美,白居易作为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对花卉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到的见解,他可能会通过描绘牡丹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首虚构的“咏牡丹”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白居易的创作风格和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