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翁石媪霜前笑,管得南朝陵墓愁。的解释

小编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姑苏杂咏·石翁石媪

朝代:元

作者:高启

石翁石媪相对立,风前雨里千年姿。

石翁犹自说吴语,石媪似解听人词。

石翁石媪霜前笑,管得南朝陵墓愁。

山前山后多松柏,岁岁寒云伴墓丘。

作者简介

高启(1336年-1374年),字季迪,号槎轩,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生于元末乱世,早年曾隐居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横溢,诗文兼擅,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高启的诗风清新俊逸,意境深远,对后世影响深远,因卷入政治斗争,高启最终被朱元璋腰斩于南京,年仅三十八岁。

译文

石翁石媪两座石峰相对而立,历经风雨千年依然屹立不倒,石翁仿佛还在说着吴地的方言,石媪则似乎能听懂人们的言语,在寒霜降临之前,石翁石媪仿佛在欢笑,它们见证了南朝陵墓的忧愁,山前山后长满了松柏,岁岁年年,寒云与墓丘相伴。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石翁石媪两座石峰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南朝陵墓的哀愁,石翁石媪被赋予了人性化的特征,它们仿佛能说话、能听懂人言,象征着历史的见证者,而南朝陵墓的忧愁,则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和对逝去岁月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石翁石媪为题材,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景物与历史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诗人通过描绘石翁石媪的形象,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逝去岁月的怀念,诗中的“霜前笑”与“陵墓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历史的沧桑和人生的短暂,诗中的松柏和寒云等意象,也增添了诗歌的悲凉氛围,使诗歌更加感人至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高启隐居青丘期间,当时,高启对历史和人生有着深刻的思考,他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历史遗迹,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怀念和对历史的沉思,高启也借这首诗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忧虑,在元末明初的动荡时期,高启的诗歌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政治寓意和人生哲理,这首诗也不例外,通过描绘石翁石媪的形象和南朝陵墓的忧愁,诗人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期许。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