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寒鸡寒似我,如何不肯唤天明。的释义

梦梦12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闻鸡

宋·梅尧臣

荒园无行迹,虚室有来声。

不是寒鸡寒似我,如何不肯唤天明。

作者及朝代

作者:梅尧臣(1002年-1060年)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北宋诗歌革新运动的推动者,对宋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诗歌风格平淡含蓄,语言质朴自然,内容广泛深刻,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

译文

荒凉的园子里没有人的足迹,空荡荡的屋子里传来了鸡鸣声。

不是因为这鸡也感到寒冷像我一般,为何它偏偏不肯啼叫唤醒天明?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写荒园中鸡的啼叫,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寒冷,以及对时光流逝、黎明未至的无奈与期盼,诗中“荒园无行迹”描绘了环境的荒凉,“虚室有来声”则引出鸡的啼鸣,为下文的抒情做了铺垫。“不是寒鸡寒似我,如何不肯唤天明”两句,以鸡喻人,借鸡的“不肯唤天明”来表达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寒冷,以及对光明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诗以荒园、虚室为背景,以鸡的啼鸣为引子,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比喻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中“不是寒鸡寒似我”一句,将人与鸡相提并论,既体现了诗人的孤独感,又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而“如何不肯唤天明”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对光明的期盼和对未来的希望,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富有哲理,展现了梅尧臣诗歌的独特魅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梅尧臣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时期,作为一位现实主义诗人,梅尧臣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内心世界的感受,在这首诗中,他借荒园中的鸡鸣声来抒发自己的孤独与寒冷,以及对未来的期盼和无奈,这种情感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个人境遇密切相关,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深刻体验和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