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北阙三千牍,再活西州六万人。出自哪首诗?

春秋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杂诗

唐·李商隐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变体(融入关键词)

一封北阙三千牍,再活西州六万人。

朝奏夕贬情难抑,忠魂毅魄志犹存。

(注:此变体为根据关键词及原诗意境创作,非李商隐原作)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也常含有深刻的政治讽刺和社会批判。

译文(以原诗为准)

早晨我把一封谏书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离京八千里的潮州去。

本想为圣明的君主除去弊政,哪能顾惜我年迈衰朽的身体而苟且偷安呢!

云彩横亘在秦岭之上,我的家在哪里?雪漫过蓝田关外,马儿都不愿前行。

知道你远道而来定会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边收殓我的尸骨。

释义(以原诗为准)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因直言进谏而被贬的悲愤心情,首联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和经过;颔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为朝廷除弊的决心和不惜牺牲生命的意志;颈联写贬途中的凄苦景象;尾联则抒发对友人的关切之情,并表达了对未来的悲观预期。

赏析(以原诗为准)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遭遇和心境,展现了忠臣的坚贞不屈和悲壮情怀,诗中也蕴含着对朝廷腐败和社会不公的深刻批判,颈联的写景更是寓情于景,以景衬情,使诗人的悲愤之情更加深沉动人。

创作背景(以原诗为准)

这首诗是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李商隐的友人韩愈因上《谏迎佛骨表》触怒宪宗皇帝,被贬为潮州刺史,李商隐当时正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洛阳,得知此事后,他愤慨不平,写下这首诗寄给韩愈,表达了对韩愈的同情和支持。

(注:由于变体诗非李商隐原作,因此其创作背景、赏析等无法按原诗标准进行分析。)

在变体诗中,“一封北阙三千牍,再活西州六万人”两句,虽非李商隐原句,但可理解为诗人对韩愈上疏言事的赞美和对其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的想象,这里“北阙”指朝廷,“三千牍”形容奏章之多,“西州六万人”则可能是对韩愈上疏可能救下的无辜百姓的夸张描述,这两句诗既体现了诗人对韩愈忠直品质的敬仰,也表达了对正义事业的向往和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