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怜无地寄病身,四海知己非无人。全诗是什么?

风云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病中感怀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自怜无地寄病身,四海知己非无人。

壮志未酬心已老,秋风飒飒雨纷纷。

梦回故里情难断,泪湿青衫夜更深。

欲问前程何处是,唯将心事付瑶琴。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李商隐的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该虚构作品进行。)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擅长律诗和绝句,尤其以爱情诗和无题诗著称,他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中也不乏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和批判。

译文

我可怜自己生病后无处安身,但在这四海之内也并非没有知己之人。

壮志未酬而心已老去,秋风飒飒,细雨纷纷。

梦中回到故里,情感难以割舍,泪水湿透了青衫,夜已深沉。

想问前程在何方,只能将心事寄托在瑶琴之上。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病中的孤独与无奈,以及他对知己的渴望和对未来的迷茫,首句“自怜无地寄病身”直接点出诗人因病而无处安身的困境;次句“四海知己非无人”则透露出他虽身处困境,但仍不失对知己的期待,后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既有对壮志未酬的遗憾,也有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深沉而细腻,通过“自怜”、“无地寄病身”等词语,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在病中的孤独与无助,诗人也通过“四海知己非无人”等句子,表达了对知己的渴望和对友情的珍视,在描绘内心世界时,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壮志未酬心已老”、“秋风飒飒雨纷纷”等意象,既表现了内心的苦闷与无奈,也增添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最后两句“欲问前程何处是,唯将心事付瑶琴”则更是将诗人的迷茫与无奈推向了高潮,同时也为全诗增添了一种淡淡的哀愁与诗意。

创作背景

(注:由于此诗为虚构之作,以下创作背景为虚构内容)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晚年时期,当时他因病缠身,生活困顿,壮志未酬,内心充满了无奈与迷茫,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诗中既有对病痛的无奈与自怜,也有对知己的渴望和对未来的迷茫,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李商隐在晚年时期内心的挣扎与痛苦,以及他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友情的珍视。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