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衣不是未教归,不合威名满四夷。全诗是什么?

生辉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杂诗

唐·沈佺期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围。

寄衣不是未教归,不合威名满四夷。

玉塞已遐廓,铁关方阻闉。

东都日窅窅,西海此悠悠。

卒使功名建,长封万里侯。

作者及朝代

沈佺期,唐代诗人,约生于高宗上元二年(675),卒于玄宗天宝五年(746),字云卿,相州内黄(今河南内黄县)人,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由协律郎累迁考功员外郎,曾因受贿入狱,出狱后复职,迁给事中,中宗即位,因谄附张易之,被流放驩州,景龙二年(708),任中书舍人,兼修文馆学士,玄宗即位,贬虢州司马,开元初又迁睦州、常州刺史,后入为太子少詹事,沈佺期与宋之问齐名,并称“沈宋”,他们的近体诗格律谨严精密,词藻华丽,为初唐近体诗的典范,所作古体诗,对仗工整,气势雄浑,但诗味较薄,亦不如近体诗,明人辑有《沈佺期集》。

作者简介

沈佺期,唐代著名诗人,擅长近体诗创作,对唐代律诗的发展有着重要贡献,他的诗作风格严谨,辞藻华丽,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沈佺期在政治上也有所建树,但曾因受贿入狱,后虽复职,但仕途并不平坦。

译文

听说黄龙戍边关,多年战事未曾休。

寄去寒衣并非不让你归来,只是你的威名已经传遍四方。

玉门关外的疆域已经十分辽阔,铁门关更是重重阻隔。

东都洛阳已经遥不可及,西海这边也是漫长无边。

最终你建立了功名,被封为万里侯。

释义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将士的思念和赞美,首句“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围”点明了边疆战事的紧张局势。“寄衣不是未教归,不合威名满四夷”表达了诗人对将士的思念和赞美,认为他们之所以不能归来,是因为他们的威名已经传遍四方,为国家和民族立下了赫赫战功,后几句则进一步描绘了边疆的辽阔和遥远,以及将士们最终建立功名的辉煌。

赏析

这首诗在表达上情感真挚,语言质朴而富有力量,诗人通过描绘边疆的战事和将士们的英勇形象,表达了对他们的深深敬意和思念之情,诗人也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将士们的威名和战功,使诗歌更加生动和感人,诗人在描绘边疆的辽阔和遥远时,也展现了其广阔的视野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沈佺期对边疆将士的思念和关注之时,当时边疆战事频繁,将士们长期在外征战,不能与家人团聚,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他们的深深敬意和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安宁和民族团结的期望,诗人也可能通过这首诗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和抱负,以及对边疆将士的敬仰和赞美。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中只引用了两句“寄衣不是未教归,不合威名满四夷”,但这两句诗已经足以展现沈佺期的诗歌风格和创作特点,通过了解整首诗的背景和赏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两句诗的内涵和意义。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