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祝身取官早,小女只求蚕事好。出自哪首诗?

小编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田家行

唐·王建

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

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

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

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

不望入口复上身,小儿祝身取官早。

东家西舍同时发,北去南来不逾月。

未言力田能致死,县门今与讼人开。

身壮力健不如牛,牵挽回车看屋头。

好女不嫁衙门吏,只今自合嫁黔娄。

吾闻田家乐,尔亦安知乐。

小女只求蚕事好,田家唤作小娘娘。

头髻团团眉黛浅,笑随女伴入花场。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作者简介

王建(约767年—约830年),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出身寒微,早年曾寓居巴蜀,后迁居关中,大历进士,曾任昭应县丞、渭南尉等职,晚年退居咸阳原上,过着贫困的生活,他的诗多写百姓疾苦,揭露社会黑暗,同情人民疾苦,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译文

男人们欢欢喜喜,女人们容颜愉悦,农家没有人抱怨,说话口气也和缓,五月的麦风虽然带着暑热,但檐头的缲车声声悦耳,野蚕作茧无人收取,只好让它自生自灭,秋天到来时,叶间扑扑地飞出秋蛾,麦子收割上场,绢布织成满轴,农家知道这些收获,已经足够缴纳官府的赋税了,他们不指望能入口充饥,也不指望能穿上新衣,只是希望小儿能早日做官,东家西舍同时出发,南来北去不过一月,农民们哪里知道,种田的人终究会饿死,县衙的大门如今却为打官司的人敞开,身体强壮有力不如牛,只能牵着牛车回到屋头,好女子不嫁给衙门的小吏,如今只该嫁给贫士黔娄,我听说农家生活很快乐,你又怎么知道他们的快乐呢?小女儿只希望蚕事顺利,农家把她称作小娘娘,她头髻团团,眉黛浅浅,笑着跟随女伴进入花场,归来时天色已晚,她还在西涧边饮牛,饥饿劳苦她从不抱怨,只盼天降甘霖,粮仓里没有隔夜之粮,徭役却还未停止,我惭愧自己是个不耕田的人,却白白吃着乡亲们的粮食。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农家生活的艰辛与无奈,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公,诗中“小儿祝身取官早”与“小女只求蚕事好”两句,分别表现了农家子弟对仕途的渴望与农家女子对蚕事的期盼,但背后却隐藏着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农家生活的艰辛与无奈,通过对比与反衬的手法,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公,诗人以农家子弟与女子的口吻,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期盼与无奈,使诗歌充满了真挚的情感与深刻的思想内涵,诗人还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场景,展现了农家生活的艰辛与不易,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农家子弟与女子的苦难与挣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中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农民生活困苦,诗人王建出身贫寒,对农家生活的艰辛有着深刻的体会与认识,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农家子弟与女子的同情与关怀,同时也对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公进行了深刻的揭露与批判,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也体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关注与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