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雨夜观灯
宋·陈著
去年上元客三衢,冲雨看灯强作娱。
今岁栖迟依佛舍,雨中无灯更凄楚。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陈著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陈著,字谦之,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理学家,他生于南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年),卒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一生历经南宋晚期的动荡与元朝初期的异族统治,陈著学识渊博,著作丰富,有《本堂集》九十四卷传世,其中包括诗文、史论、笔记等多种体裁的作品,反映了他的文学才华和史学造诣。
译文
去年上元节我客居在三衢之地,冒着雨观赏花灯,勉强寻找乐趣。
今年我栖身于佛寺之中,生活困顿,雨中连花灯也没有,更觉凄凉悲楚。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去年与今年上元节(元宵节)的不同境遇,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感慨,去年虽身处异乡,但尚有心情冒雨观灯,寻求节日的欢乐;而今年则因生活困顿,栖身于佛寺,连基本的节日氛围都无从享受,心中充满了凄凉与悲楚。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通过对比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诗人两年上元节的不同心境,首句“去年上元客三衢,冲雨看灯强作娱”描绘了去年上元节诗人客居异乡的情景,虽然天气不佳,但诗人仍勉强寻找乐趣,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次句“今岁栖迟依佛舍,雨中无灯更凄楚”则转而描写今年的凄凉景象,诗人栖身于佛寺,生活困顿,连基本的节日氛围都无从享受,与前句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凄凉与无奈。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对比的手法,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南宋末年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南宋末年的社会动荡密切相关,南宋末年,朝廷腐败,民不聊生,加上蒙古军队的入侵,使得社会动荡不安,陈著作为一位有识之士,亲身经历了这一时期的苦难与变迁,这首诗正是他在上元节这一传统节日中,对过去与现在的对比与反思,表达了他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凄凉与悲楚,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