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
宋·苏轼
此君知健否,归路隔烟霞。
渺渺孤舟远,萧萧两鬓华。
南园竹色好,谁与看落花。
我亦有怀无处说,对床只欲为渠倾。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美食家、政治家,治水名人,四川眉山人。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
译文
竹子啊,你是否安好?我归家的路途被烟霞阻隔,茫茫的孤舟越行越远,萧萧的鬓发已经斑白,南园的竹子景色很好,有谁与我一起欣赏那落花呢?我心中也有许多情怀无处诉说,只能对着床榻,想要对你倾诉。
释义
这首诗是苏轼写给其弟苏辙的,表达了对弟弟的思念之情以及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诗中通过询问竹子是否安好,实则寄托了对弟弟的关切之情,孤舟远行、鬓发斑白,描绘了诗人的孤独与衰老,南园的竹子景色虽好,但无人共赏,进一步突出了诗人的孤独感,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有情怀无处诉说的苦闷,只能对着床榻倾诉,这里的“渠”指代竹子,也象征着弟弟,表达了诗人对弟弟的深深思念。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竹子的意象,寄托了诗人对弟弟的深切思念和内心的孤独感,诗中运用了象征、比喻等手法,使得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深沉,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如孤舟、鬓发、南园竹色等,营造了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进一步烘托了诗人的情感,最后两句直抒胸臆,情感真挚而强烈,使得整首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在贬谪期间写给其弟苏辙的,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两人经常书信往来,互诉衷肠,在贬谪期间,苏轼身处异乡,孤独无助,对弟弟的思念之情更加浓烈,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表达了诗人对弟弟的深切思念和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也反映了苏轼在贬谪期间的艰难处境和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