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附加句(非原诗内容,但符合关键词要求,可能是后人添加或误传)
瘦藤柱上披僊阁,四面花光照杀春。
注:需要说明的是,“瘦藤柱上披僊阁,四面花光照杀春”这两句并不直接出自唐代诗人高骈的《山亭夏日》,可能是后人根据诗意或相关场景添加的句子,或是误传、混淆所致,但为了满足题目要求,以下解析将围绕这两句与《山亭夏日》的整体意境进行。
作者简介
高骈(约821年-887年),字千里,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晚唐名将、诗人,他出身军武世家,累官至淮南节度使、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渤海郡王,晚年因信佛而荒于政事,被部将毕师铎所囚,后忧愤而死,高骈能诗,诗风清丽,有《高骈集》传世。
译文
(原诗《山亭夏日》)
绿树葱郁浓荫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
水晶帘在微风中轻轻摆动,满架蔷薇惹得一院芳香。
(附加句)
瘦弱的藤条支撑着仙阁,四面八方的花光璀璨夺目,仿佛要杀尽春天的美丽。
释义
《山亭夏日》描绘了夏日里山亭的幽静与美丽,绿树成荫,楼台倒映,微风拂面,花香四溢,而附加句则通过“瘦藤柱上披僊阁”描绘了一个幽静而神秘的仙境景象,四面花光璀璨,春意盎然,但“照杀春”三字又透露出一种春光易逝的哀愁。
赏析
《山亭夏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日山亭的幽静美景,通过绿树、楼台、池塘、水晶帘、蔷薇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而附加句则与原诗相得益彰,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想象空间,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立体。“瘦藤柱上披僊阁”一句,以瘦藤、仙阁为意象,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仙境氛围;“四面花光照杀春”一句,则以花光璀璨、春光易逝为意象,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留恋。
创作背景
《山亭夏日》是高骈在夏日里游览山亭时所作,通过描绘山亭的幽静美景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而附加句“瘦藤柱上披僊阁,四面花光照杀春”则可能是后人根据高骈的诗意或相关场景添加的句子,用以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原诗的意境,虽然这两句并非高骈原作,但它们与原诗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动人的夏日山亭画卷。
注:由于“瘦藤柱上披僊阁,四面花光照杀春”并非高骈原作,因此在创作背景部分无法提供确切的信息,以上解析是基于这两句与《山亭夏日》整体意境的契合度进行的推测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