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竹阴寒分外苍,芭蕉花湿梦中香。的解释

春秋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山居

宋·释绍嵩

松竹阴寒分外苍,芭蕉花湿梦中香。

云深山色千重秀,水阔溪声万里长。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跃于南宋时期,以诗文名世,尤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及禅意生活,释绍嵩的作品多反映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深受后人喜爱。

译文

松树和竹子在阴冷的环境中显得格外青翠,芭蕉花在湿润中散发着梦中的香气,云雾缭绕的深山,山色层层叠叠,秀美无比;水面宽阔,溪流潺潺,声音似乎能传向万里之外。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之处的自然美景,首句“松竹阴寒分外苍”通过“松竹”和“阴寒”两个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而苍翠的氛围;次句“芭蕉花湿梦中香”则以芭蕉花的湿润和香气,增添了画面的柔美与梦幻感,后两句“云深山色千重秀,水阔溪声万里长”进一步扩展了画面,展现了山水的壮丽与辽阔。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山居之处的自然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诗中“松竹”、“芭蕉”、“云深”、“水阔”等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清新脱俗的山水画卷,诗人通过巧妙的构思和生动的描绘,将自然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淡泊与宁静,在清幽的山居环境中,诗人忘却尘世的烦恼,沉醉于自然之美,展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高尚情操。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我们已无从考证,但可以推测,释绍嵩在创作这首诗时,正身处山居之中,被周围的美景所打动,于是挥毫泼墨,将所见所感化为诗篇,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在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选择隐居山林,以诗酒为伴,寻求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这首诗正是他这种生活态度的真实反映。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