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春怨
宋·秦观
斜风细雨又春休,落花啼鸟总春愁。
斜倚危栏人不见,暗香疏影月黄昏。
作者简介
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人,北宋时期大臣、词人,秦观少有才名,早年学柳永作词,因不满柳词“格调不高”,而致力于将小令升华为慢词长调,并以赋法入词,开拓了词的意境,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其词擅长描摹景物,抒发情感细腻,语言清新自然,音律和谐优美,被誉为“婉约派一代词宗”,代表作有《鹊桥仙·纤云弄巧》《踏莎行·郴州旅舍》《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等。
译文
斜风细雨又送走了春天,落花与啼鸟总是勾起春天的哀愁,我独自斜倚在危栏之上,却不见那思念之人,只有黄昏时分,暗香浮动,疏影横斜,月光朦胧。
释义
首句“斜风细雨又春休”描绘了春天即将结束时的景象,斜风细雨,春意阑珊,次句“落花啼鸟总春愁”则进一步渲染了春愁,落花与啼鸟成为了春愁的象征,后两句转而写人,诗人独自倚栏,思念之人却不在眼前,只有月光下的暗香疏影相伴,更添几分孤寂与哀愁。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与诗人的内心情感,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首句“斜风细雨又春休”以景起兴,既点明了时节,又暗示了诗人的心境,次句“落花啼鸟总春愁”则进一步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联系起来,落花与啼鸟成为了诗人内心愁绪的寄托,后两句则转而写人,通过“斜倚危栏人不见”的动作描写,展现了诗人的孤寂与思念之情,而“暗香疏影月黄昏”则以景结情,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优秀的抒情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秦观在春天即将结束时,内心充满了愁绪与思念,这可能与他的个人经历有关,秦观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晚年更是流落他乡,生活困顿,他在诗中借自然景物抒发内心的愁绪与思念之情,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这首诗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墨客对自然景物的敏感与热爱,以及他们通过诗歌表达内心情感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