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寻溪源
宋·释绍嵩
昨朝曾过芙蓉渡,寻到溪源一线初。
水石相萦无限路,云峰欲合有还无。
作者简介
释绍嵩,南宋时期的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动于南宋中后期,以诗文闻名于世,尤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其作品多反映僧侣生活的宁静与淡泊,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释绍嵩的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深受后世文人墨客的喜爱。
译文
昨天早晨我曾经过芙蓉渡口,一路追寻来到溪流的源头,只见水流细如一线刚刚显现,溪水与岩石相互环绕,形成了无数曲折的小路,云雾缭绕的山峰时隐时现,仿佛有又仿佛无。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追寻溪流源头的所见所感,首句“昨朝曾过芙蓉渡”点明了时间(昨朝)和地点(芙蓉渡),为全诗铺设了背景,次句“寻到溪源一线初”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目的(寻溪源)和所见景象(一线初现的溪水),后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溪源周边的自然环境,水石相萦、云峰欲合,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以寻溪源为线索,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自然风光的美丽与神奇,诗人运用“一线初”、“无限路”、“有还无”等词语,巧妙地表现了溪流的细小、道路的曲折和山峰的变幻莫测,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以及追求心灵宁静与自由的愿望。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虽无确切史料记载,但我们可以从诗中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往往寄情山水,以寻求心灵的慰藉,释绍嵩作为一位僧人诗人,更是对自然有着独特的感悟和表达,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在游历过程中,偶然经过芙蓉渡口,被溪流的美丽所吸引,于是追寻其源头,并以此为题材创作了这首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窥见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以及对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