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大、小孤山
唐·李频
两山夹江立,一水送行舟。
谁为行媒教作赘,大姑山与小姑山。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频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频,字德新,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晚唐时期,他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工于诗文,李频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山水景色,表达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在当时颇受赞誉,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两座山峰夹江而立,一条江水送着行舟远去。
是谁做了媒人,让大姑山与小姑山仿佛成了赘婿与妻室,紧紧相依?
释义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大、小孤山(大姑山与小姑山)夹江对峙的壮丽景色,诗人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两座山峰比作夫妻,形象地表达了它们相依相伴、不可分割的关系,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寓情于景,通过描绘大、小孤山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诗人运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将两座山峰比作夫妻,不仅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也深化了诗歌的主题,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行媒教作赘”的典故,将两座山峰的关系比作赘婿与妻室,进一步强调了它们之间的紧密联系,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已无从考证,但可以推测的是,诗人李频在游历过程中,被大、小孤山的壮丽景色所吸引,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唐代诗人李频的文学才华和艺术造诣,也为我们提供了一幅生动的大、小孤山自然景观画卷,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