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水府关
唐·无名氏
小郎滩下大郎滩,伯仲分司水府关。
浪涌洪涛惊日月,风翻白浪卷山川。
鱼游浅底难藏影,鸟宿高枝易见天。
此地从来多险阻,行人到此莫留连。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此诗及作者。)
作者及朝代
作者:无名氏
朝代:唐代
(由于此诗为虚构,故作者采用“无名氏”,朝代设定为唐代,因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之一。)
作者简介
(由于此诗作者为虚构的“无名氏”,故无法提供真实作者简介。)
译文
小郎滩紧接着大郎滩,兄弟俩分别守护着水府关。
汹涌的浪涛惊动日月,狂风翻卷着白浪冲击山川。
鱼儿在浅水中难以藏身,鸟儿在高枝上容易看见天空。
这里自古以来就多险阻,行人到此千万不要留恋。
释义
小郎滩下大郎滩:形容水府关附近有两处险滩,以“小郎”和“大郎”命名,寓意其地势险要。
伯仲分司水府关:伯仲指兄弟排行,这里比喻水府关由两位(或几位)重要的守护者分管。
浪涌洪涛惊日月:形容浪涛之大,足以惊动日月,夸张地表现了水府关的险峻。
风翻白浪卷山川:狂风翻卷着白浪,仿佛要吞噬山川,进一步强调了水府关的险恶。
鱼游浅底难藏影:鱼儿在浅水中难以隐藏身影,比喻此处环境险恶,难以藏身。
鸟宿高枝易见天:鸟儿在高枝上容易看见天空,与上句形成对比,暗示高处相对安全。
此地从来多险阻:总结水府关自古以来就多险阻。
行人到此莫留连:告诫行人到此不要留恋,以免遭遇危险。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水府关的险峻和险恶,诗人以“小郎滩”和“大郎滩”为引子,巧妙地引入了水府关的守护者形象,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神秘和威严的气息,诗人通过“浪涌洪涛惊日月”、“风翻白浪卷山川”等夸张的描述,进一步强化了水府关的险恶形象,诗人以“行人到此莫留连”作为结语,既是对行人的告诫,也是对水府关险恶环境的深刻揭示。
创作背景
(由于此诗为虚构创作,故无法提供确切的创作背景。)
和风格来看,这首诗可能是在唐代某个时期,诗人游历水府关时,被其险峻的地势和险恶的环境所震撼,从而创作出了这首描绘水府关险峻景象的诗歌,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夸张的手法,将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融入诗中,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诗意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