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日感怀
唐·杜牧
秋来气冷惊飞雁,望断长江万里沙。
落日孤城寒角远,定知诵向百僚上,
边烽欲尽音书绝,不道长江与落霞。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及要求虚构之作,杜牧并未写过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该虚构作品进行。)
作者简介
杜牧,唐代著名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多咏史抒怀,风格俊爽清丽,在晚唐成就颇高,他善于将叙事、议论、抒情三者融为一体,其咏史诗更是别具一格,被誉为“小杜”,以区别于杜甫的“老杜”。
译文
秋天到来,寒气逼人,惊飞了南归的大雁,我远望长江,只见万里黄沙,一片苍茫,落日余晖映照下的孤城,寒风中号角声远远传来,我深知这些景象将被我在朝廷上向百官吟诵,边疆的烽火似乎即将熄灭,音信断绝,而我此刻却无心欣赏那长江边的落霞美景。
释义
此诗描绘了秋日傍晚的凄清景象,通过“气冷惊飞雁”、“长江万里沙”、“落日孤城寒角远”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孤寂、苍凉的氛围,诗人以“定知诵向百僚上”表达了自己作为官员,有责任将边疆的实际情况上报朝廷的决心,而“不道长江与落霞”则透露出诗人在国家边事未宁之际,对个人情感的暂时搁置,以及对国家大事的深切关注。
赏析
此诗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象来烘托诗人的情感,如“飞雁”、“长江”、“落日”、“孤城”等,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秋日傍晚的景致,更寓含了诗人对国家边事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诗人通过“定知诵向百僚上”一句,展现了自己作为官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诗歌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创作背景
(虚构)此诗可能创作于杜牧担任地方官职期间,当时边疆战事频仍,国家局势动荡不安,诗人通过描绘秋日傍晚的凄清景象,表达了自己对国家边事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诗人也借此机会向朝廷表达了自己作为官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希望朝廷能够重视边疆战事,加强边防建设,确保国家安宁。
由于此诗为虚构之作,因此上述分析均基于虚构情境进行,在实际历史中,杜牧并未写过此诗,但杜牧的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等信息仍可作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