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应好手传轮扁,便恐前身是郭熙。的解释

春秋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画

宋·黄庭坚

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身健在时须尽醉,酒阑无奈客归寒。

未应好手传轮扁,便恐前身是郭熙。

他日若能同此乐,西楼月上夜初安。

作者及朝代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作者简介

黄庭坚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尤喜诗词文章,早年曾游学于苏轼门下,深受苏轼赏识,其诗文风格独特,以学问为诗,善于运用典故,形成了一种生新硬涩、奇崛峭拔的艺术风格,书法方面,他擅长行书、草书,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译文

在风雨中横笛斜吹,酒醉后簪花倒戴帽子,身体健康的时候要尽情畅饮,酒宴结束客人离去时却感到寒冷无奈,或许我还没有遇到像轮扁那样技艺高超的木匠来传授技艺,就担心自己前世可能是画家郭熙,将来如果还能享受到这样的乐趣,那就等到西楼月上,夜深人静之时吧。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酒醉后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首联写风雨中吹笛、酒醉后簪花的形象,展现了诗人的洒脱不羁;颔联则进一步强调身体健康时要尽情享受生活的态度;颈联以轮扁和郭熙为喻,表达了自己在技艺上的谦逊和对前世可能的猜测;尾联则寄托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赏析

这首诗是黄庭坚题画之作,但诗中并未直接描绘画作内容,而是借题发挥,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人生感悟,诗中通过风雨、横笛、簪花等意象的描绘,营造了一种闲适、自由的氛围,诗人以轮扁和郭熙为喻,表达了自己在技艺上的谦逊和对前世可能的猜测,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使得诗歌意蕴更加丰富,诗人还通过“身健在时须尽醉”等语句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黄庭坚的仕途不顺有关,黄庭坚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更加向往自由、闲适的生活,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心境下创作而成的,通过描绘酒醉后的生活场景和表达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对技艺传承的谦逊和对前世可能的猜测,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这首诗更加具有深度和韵味。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