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死何愁更平糴,野夫半去只荒田。上一句是什么?

春秋4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哀江头》

唐·杜甫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饿死何愁更平糴,野夫半去只荒田。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少陵老人(杜甫自称)忍气吞声地抽泣,春天偷偷地来到曲江深处,江头宫殿千门紧锁,岸上是依依袅袅的柳丝和新长出的香蒲,回想当初皇帝的銮驾在南苑游猎,苑中的万物都生出光辉,昭阳殿里的第一美人,同车出游陪伴君王,车前宫中的女官带着弓箭,白马套着黄金笼头,翻身朝天上的云层射去,一笑之间双飞箭坠落地,明眸皓齿的美人如今在何处?鲜血染污了游魂,再也不能归来,渭水滔滔流向剑阁的深处,去留之间彼此再无消息,人生有情,泪水沾湿了胸臆,江水的流淌和江花的开放哪里会有尽头呢?黄昏时胡骑纷至沓来,饱尝战乱之苦的百姓想逃往城南,却回头望着城北,饿死的人哪里还顾得上平价买米,逃荒的人大半都已离去,只剩下荒芜的田园。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昔日繁华的曲江宫殿与今日荒凉破败的景象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人民疾苦的深切哀痛,饿死何愁更平糴,野夫半去只荒田”两句,更是直接描绘了战乱时期百姓的悲惨生活,连饿死的人都不再关心粮食价格的高低,因为大部分人已经逃离,只剩下荒芜的田地。

赏析

这首诗在艺术上,诗人以追叙起兴,触景生情,从眼前残破凄凉的景象,回想昔日的繁华,对比鲜明,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通过一个过客的眼光,写曲江的变化,从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变化,时代的沧桑,诗的结构波折跌宕,情感深沉含蓄,较充分地表现出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特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春,当时杜甫身处沦陷的长安,亲身经历了安史之乱,这首诗通过描述曲江今昔的变化,反映了战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饿死何愁更平糴,野夫半去只荒田”两句,正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揭露和批判。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