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烦佛界三昧手,拈出茶经第二泉。的解释

小编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煮茶

宋·苏轼

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

静试却如湖上雪,对尝兼忆剡中人。

清风生颊旁,茶筅分瓯面。

须烦佛界三昧手,拈出茶经第二泉。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美食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宋四家”之一,苏轼的文学成就极高,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译文

白云峰下采摘的新茶如同两面旗帜般鲜嫩,谷雨时节的茶叶更是腻绿长鲜,静静地烹煮后如同湖上飘落的雪花,品尝时又让人想起了剡中的故人,清风拂过脸颊,茶筅在茶瓯中搅动,泛起层层波纹,这需要精通茶道的高手,才能依照《茶经》中的方法,用第二泉的水来烹煮这珍贵的茶叶。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苏轼在烹煮新茶时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诗中“须烦佛界三昧手,拈出茶经第二泉”一句,强调了烹茶需要高超的技巧和对茶道的深刻理解,同时也暗示了烹茶如同修行,需要心无旁骛、全神贯注。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苏轼对茶的深厚情感和独特见解,诗中“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一句,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新茶的鲜嫩和谷雨时节的生机盎然,而“静试却如湖上雪,对尝兼忆剡中人”一句,则通过烹煮后的茶叶和品尝时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最后两句“须烦佛界三昧手,拈出茶经第二泉”更是将烹茶提升到了修行的高度,强调了茶道的精神内涵。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在北宋时期创作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苏轼一生酷爱饮茶,对茶道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特的见解,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某个春日里,独自烹煮新茶时,触景生情,有感而发,诗中不仅表达了他对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也体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茶道精神,这首诗也反映了北宋时期文人墨客对茶道的重视和热爱,以及茶道在当时社会中的广泛传播和影响。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