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莲池
唐·李商隐
碧水悠悠映日边,
何须抵死露头角,
荇叶荷花老此身。
清风徐来送晚凉,
一池幽梦寄莲房。
注:根据现有的历史文献和记录,李商隐并没有直接以“何须抵死露头角,荇叶荷花老此身”为完整句意的诗作传世,为了回答您的要求,我根据这两句诗的风格和意境,创作了一首假托李商隐之名的诗,并进行了相应的解析,在实际研究中,请务必区分原创与史实。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他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也常含有深刻的政治讽刺意味,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译文
碧绿的池水悠悠地映照着日光之畔,
为何非要拼尽全力去显露头角呢?
就让荇菜和荷花在这池中安然老去,
清风轻轻地吹来,送来了傍晚的凉爽,
一池的幽梦都寄托在了那莲房之中。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莲池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首句描绘了莲池的美丽景色,次句以“何须抵死露头角”反问,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功名的不屑和超脱,第三句“荇叶荷花老此身”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愿意像池中的荇菜和荷花一样,平静地度过一生,后两句则通过清风和幽梦,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以莲池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诗人以“何须抵死露头角”一句,巧妙地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同时也暗示了当时社会的浮躁和功利,而“荇叶荷花老此身”一句,则展现了诗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如果将其置于晚唐的社会背景中,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社会可能充满了政治斗争和名利追逐,而诗人李商隐则可能对这种环境感到厌倦和无奈,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超脱态度,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洞察和感悟。
由于这首诗是虚构的,所以上述解析和创作背景都是基于李商隐的风格和晚唐的社会背景进行的合理推测和想象,在实际研究中,请务必以历史文献和记录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