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寺
唐·杜荀鹤
随分垂杨兼老桧,备员野寺更残僧。
荒苔满院无人迹,时有惊鸦踏破层。
作者简介
杜荀鹤(约846—904),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晚唐著名诗人,他出身寒微,早年曾数次应举不第,后曾隐居庐山、九华山等地,过着隐居生活,杜荀鹤的诗风质朴自然,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垂杨和老桧树随意生长,在这荒凉的野寺里,只有几位残年的僧人,院子里长满了荒苔,没有人迹,只有偶尔飞过的乌鸦惊起,踏破了院中的层层苔藓。
释义
“随分垂杨兼老桧”描绘了寺院内树木的自然生长状态,垂杨和老桧树不加修饰地生长,象征着这里的自然与宁静。“备员野寺更残僧”则点明了寺院的荒凉和僧人的稀少,只有几位残年的僧人在这里坚守。“荒苔满院无人迹,时有惊鸦踏破层”进一步渲染了寺院的荒凉,院子里长满了荒苔,几乎没有人迹,只有偶尔飞过的乌鸦惊起,才打破了这里的寂静。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荒凉的山寺,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对世态炎凉的深刻认识,诗中“随分垂杨兼老桧”和“备员野寺更残僧”两句,以自然景物和人物描写相结合,生动地展现了山寺的荒凉和僧人的孤独,而“荒苔满院无人迹,时有惊鸦踏破层”两句,则通过细节描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荒凉和孤独的氛围,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荀鹤隐居庐山、九华山等地期间,当时,杜荀鹤多次应举不第,对仕途心灰意冷,转而寄情山水,过着隐居生活,在这段时期,他深入观察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这首《山寺》可能就是他在隐居期间,对山寺荒凉景象的深刻感悟和人生境遇的感慨之作,通过描绘山寺的荒凉和僧人的孤独,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境遇的深刻认识和对世态炎凉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