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冷暖直难齐,一日之间具四时。的释义

小星12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滇南杂咏

明·杨慎

南中冷暖直难齐,一日之间具四时。

晨披絮袄午穿纱,半暖半寒二月时。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杨慎(1488年-1559年)

朝代:明代

作者简介

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哲学家,他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正德六年(1511年)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后因“大礼议”事件,被贬谪至云南,从此在云南度过了三十余年的流放生涯,杨慎在文学、史学、哲学、音韵学、金石书画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学者。

译文

南方的气候冷暖难以统一,一天之内就能经历四季的变化,早晨还穿着棉衣,到了中午就要换上薄纱,在二月份的时候,这里的气候半暖半寒,变化无常。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云南地区(南中)气候多变的特点,诗中“南中冷暖直难齐,一日之间具四时”直接点明了主题,即南方气候的复杂多变,一天之内就能经历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后两句则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来进一步说明这种气候特点,早晨寒冷需要穿棉衣,而到了中午则变得温暖甚至炎热,需要换上薄纱。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云南地区气候的多变性,诗人通过对比的手法,将早晨和中午的气候差异进行了鲜明的对比,使得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这种气候特点,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深刻观察和感悟,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杨慎在流放云南期间所作,云南地处高原,气候多变,与杨慎原本生活的四川地区有着显著的不同,诗人在这里经历了许多自然现象的冲击和洗礼,对云南的气候特点有了深刻的认识和感悟,他创作了这首诗来描绘和赞美云南地区独特的气候特点,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杨慎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文学家的才华和创造力。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