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新竹
宋·杨万里
东风弄巧补残山,一夜吹添玉数竿。
半脱锦衣犹半著,箨龙未信怯春寒。
新笋已成堂下竹,穿篱破藓几茎茎。
绕廊滴沥声初透,知是东君欲涨溪。
(注:您提供的关键词“梦入故园数新笋,穿篱破藓几茎茎”实际上是对原诗中“新笋已成堂下竹,穿篱破藓几茎茎”的化用或误记,因此以下分析基于原诗进行。)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余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细节,形成生动有趣的画面,语言通俗活泼,构思新颖奇特,风格清新自然,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译文
东风吹拂,巧妙地修补着冬日里残破的山景,一夜之间,仿佛为山间添上了许多碧玉般的竹子,新笋刚刚脱去一半的外衣,还半披着锦袍,仿佛箨龙(竹笋的别称)还不相信春天已经到来,仍然有些畏惧春寒,新长成的竹笋已经变成了堂前的竹子,它们穿过篱笆,破开苔藓,一茎茎地挺立着,绕着走廊,滴沥的水声刚刚透出来,我知道这是春神(东君)想要让溪水涨起来了吧。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里新笋生长、竹子成林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诗中“东风弄巧补残山”一句,以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春风的神奇力量;“半脱锦衣犹半著”一句,则通过比喻和拟人,生动地描绘了新笋的半遮半掩之态,富有情趣。
赏析
这首诗以新笋的生长为线索,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生机,诗人以“东风弄巧补残山”开篇,既点明了春天的到来,又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春风以神奇的力量,为全诗奠定了欢快的基调。“半脱锦衣犹半著”一句,通过比喻和拟人,生动地描绘了新笋的半遮半掩之态,富有情趣,而“新笋已成堂下竹,穿篱破藓几茎茎”一句,则进一步展现了新笋的生长速度和力量,它们不仅长成了竹子,还穿过了篱笆,破开了苔藓,一茎茎地挺立着,充满了生命力。“绕廊滴沥声初透,知是东君欲涨溪”一句,则以听觉的角度收束全诗,通过滴沥的水声,暗示了春水的上涨和春天的深入。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诗中描绘的景象来看,很可能是诗人在春天里观察到新笋的生长和竹子的成林,心中充满了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语言,将春天的美好与生机展现得淋漓尽致,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