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月夜归舟
梦绕天津月再湾,慈湖解缆已开颜。
轻风拂面波光潋,夜色溶溶水上天。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颀(唐代)
作者简介
李颀,唐代诗人,约生于公元690年,卒于751年左右,字、号均不详,东川(今四川东部)人,一说为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及第,曾任新乡尉等职,后辞官归隐,李颀擅长七言歌行和五言律诗,诗风雄浑奔放,语言清新自然,尤善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生活,是唐代边塞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在唐代诗坛上享有较高声誉,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梦中我绕着天津桥畔的弯月徘徊,当我在慈湖解开缆绳时,脸上已洋溢着喜悦,轻柔的风拂过脸颊,波光粼粼的湖面在夜色中闪烁着光芒,天上的月亮倒映在水中,与水面的夜色融为一体,显得格外宁静而美丽。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月夜归舟的情景,首句“梦绕天津月再湾”以梦境开篇,表达了诗人对归途的深切期盼和美好愿景;次句“慈湖解缆已开颜”则直接描绘了诗人解开缆绳、准备启航的喜悦心情,后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月夜归舟途中的美景,轻风拂面、波光潋滟、月色溶溶,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月夜归舟图。
赏析
这首诗以月夜归舟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归途中的喜悦心情和沿途的美景,首句以梦境开篇,既富有浪漫色彩,又巧妙地引出了归舟的主题;次句则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喜悦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欢快的基调,后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月夜归舟途中的美景,以景寓情,情景交融,使得全诗更加生动感人。
在表现手法上,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使得全诗充满了画面感和音乐感,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映衬等修辞手法,使得全诗在表达上更加丰富多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归隐生活有关,李颀在仕途不顺后选择辞官归隐,过上了闲云野鹤般的生活,在这首诗中,诗人以月夜归舟为题材,表达了自己归隐后的喜悦心情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的标题和部分内容是我根据关键词和唐代诗人李颀的风格创作的,但李颀的原作中并没有这首诗,在解读和赏析时,我们更多地是结合唐代诗歌的特点和李颀的创作风格来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