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园小梅二首·其一
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山园小梅二首·其二
剪绡零碎点酥乾,向背稀稠画亦难。
日薄从甘春至晚,霜深应怯夜来寒。
澄鲜祗共邻僧惜,冷落犹嫌俗客看。
忆着江南旧行路,酒旗斜拂堕吟鞍。
山园小梅·别本之五
虚过一冬妨底事,不曾款曲是梅花。
梦回月落春无痕,愁对东风忆旧家。
(注:您提供的关键词“虚过一冬妨底事,不曾款曲是梅花”实际上并非直接出自林逋广为人知的《山园小梅二首》中的任何一首,而是可能流传于后世的别本或变体,但为解析方便,此处构建了一个假设的“别本之五”,并围绕这一设定进行解析,这两句诗并未在现存林逋作品中直接出现,以下解析为创意性解读。)
作者简介
林逋(967年-1028年),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北宋著名隐逸诗人、书法家,他一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其诗作风格淡远,多写隐逸生活和闲适心境,尤以咏梅诗著称。
译文
(针对假设的“别本之五”)
虚度了整个冬天又有什么关系呢,只是未曾与梅花深情交谈过,梦中醒来,月光已落,春天似乎未曾留下痕迹,只能对着东风,怀念起往昔的家园。
释义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梅花未及深赏的遗憾,以及由此引发的对过往生活的怀念,诗人以“虚过一冬妨底事”自问,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淡然态度,但紧接着以“不曾款曲是梅花”流露出对未能与梅花深入交流的遗憾,后两句则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进一步抒发了对往昔岁月的深切怀念。
赏析
此诗虽为假设之作,但仍能体现出林逋咏梅诗的特色,诗人以梅花为友,以自然为伴,展现了其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诗中“虚过一冬妨底事”一句,既是对时间流逝的豁达接受,也是对人生选择的深刻反思,而“不曾款曲是梅花”则透露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向往,以及对未能充分领略其美的遗憾,后两句则通过梦境的描绘,将诗人的思绪引向遥远的过去,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无限怀念。
创作背景
(针对假设的“别本之五”)
假设此诗为林逋所作,其创作背景可能源于诗人某个冬日里,独自漫步于山园之中,面对盛开的梅花,心中涌起对过往岁月的深深怀念,诗人或许因种种原因未能与梅花深入交流,心中有所遗憾,于是借诗抒怀,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过往岁月的追忆,由于此诗为假设之作,其真实创作背景已无从考证。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解析是基于对林逋及其作品的了解而进行的创意性解读,虚过一冬妨底事,不曾款曲是梅花”这两句诗并未直接出现在林逋的现存作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