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晚景》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夕阳斜照光烛天,微风欲度遮无路。
远山如黛映霞红,近水含烟笼薄雾。
孤鸟归巢声渐稀,落花满地情难驻。
人生何处不风景,只待闲心去领悟。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李商隐的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该虚构作品进行。)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具有较深的象征意义和隐晦的寓意,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译文:
夕阳斜斜地照耀着,光芒照亮了整片天空,微风想要吹过,却被前方的景象遮挡得无路可走,远处的山峦如同黛色一般,映衬着晚霞的红艳,近处的水面含着轻烟,笼罩着薄薄的雾气,孤独的鸟儿归巢,声音渐渐稀少,落花满地,情感难以停留,人生何处没有美丽的风景呢?只需要一颗闲适的心去领悟。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傍晚时分的美景,夕阳、微风、远山、近水、孤鸟、落花等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哀愁的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相结合,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赏析:
这首诗的前两句“夕阳斜照光烛天,微风欲度遮无路”以夕阳和微风为引子,展现了傍晚时分的宁静与美好,夕阳的光芒照亮了天空,而微风则试图吹过,却被前方的景象所遮挡,这种对比和冲突,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接下来的两句“远山如黛映霞红,近水含烟笼薄雾”则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与神秘,远山的黛色与晚霞的红艳相映成趣,近水的轻烟与薄雾则增添了几分朦胧与诗意,后两句“孤鸟归巢声渐稀,落花满地情难驻”则通过孤鸟和落花两个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时光易逝的感慨,最后两句“人生何处不风景,只待闲心去领悟”则是对全诗的总结与升华,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和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由于此诗为虚构之作,以下创作背景为虚构)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正面临着人生的种种困境和挫折,他并没有因此消沉或沮丧,而是以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在傍晚时分,他独自漫步于自然之中,感受着夕阳的余晖和微风的轻拂,眼前的美景触动了他内心的情感,于是他挥笔写下了这首《晚景》,通过这首诗,他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