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天花寺咏桂花
唐·王昌龄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不知底处天花落,风里吹来数点春。
作者简介
王昌龄,字少伯,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迁龙标县尉,参加博学宏辞科考试,授汜水县尉,坐事流放岭南,开元末年,返回长安,授江宁县丞,安史之乱时,惨遭佞臣杀害,王昌龄的诗以七绝著称,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著有《王右丞集》《王昌龄集》。
译文
桂花从天而降,像是月亮上落下来的一样;花香飘逸,弥漫在云外。
不知道哪里吹来的天花(此处喻指桂花),随风飘落几点,带来了春天的气息。
释义
这首诗以桂花为题,通过描绘桂花的飘落和香气的弥漫,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春天的向往,首句“桂子月中落”以神话传说中的月宫桂花为引子,赋予桂花以超凡脱俗的意象;次句“天香云外飘”则进一步强调了桂花的香气之浓郁,能够穿越云层,飘散至远方,后两句“不知底处天花落,风里吹来数点春”则通过比喻和想象,将桂花的飘落与春天的到来相联系,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盼和喜悦。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桂花图景,诗人通过巧妙的比喻和想象,将桂花与月宫、天香等超凡元素相结合,赋予了桂花以神秘而美好的意象,诗人还通过描绘桂花的飘落和香气的弥漫,展现了自然美景的无限魅力,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诗人还通过“不知底处天花落”的设问和“风里吹来数点春”的描绘,巧妙地将桂花的飘落与春天的到来相联系,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盼和喜悦之情,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流畅,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昌龄在游览天花寺时所作,天花寺位于唐代京兆府万年县(今西安市长安区)南之终南山,是当时的著名佛教圣地,诗人在游览过程中,被寺中的桂花所吸引,遂写下此诗以赞美桂花之美和春天的到来,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还反映了唐代社会对佛教文化的崇尚和尊重,通过描绘桂花的飘落和香气的弥漫等细节,也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