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踏雪寻梅
宋·杨万里
秉烛径穿梅下过,此身真在雪中行。
寒香引路心先醉,清影随人意自明。
不畏风霜侵瘦骨,只将高洁照尘寰。
归来犹带梅花笑,月满前村梦未醒。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余首,被誉为一代诗宗,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语言通俗易懂,风格清新自然,尤其擅长七言绝句,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四大家”。
译文
手持烛火穿过梅花小径,仿佛自己真的置身于雪中行走,寒梅的香气引领着前行的道路,让人心醉不已;清雅的梅影随着人的心意而显得分外明亮,不畏惧风霜侵袭我瘦弱的身躯,只愿将高洁的品质照亮尘世,归来时身上还带着梅花的笑容,月光洒满前村,梦境尚未醒来。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雪夜中寻梅的情景,通过“秉烛径穿梅下过”的生动画面,展现了诗人对梅花的热爱与追求,诗中“寒香引路心先醉,清影随人意自明”两句,不仅写出了梅花的香气与姿态之美,更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向往与赞美,最后两句则通过“归来犹带梅花笑”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与满足。
赏析
这首诗以踏雪寻梅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追求,诗中“秉烛径穿”四字,既写出了雪夜的寂静与寒冷,又突出了诗人寻梅的决心与勇气,而“寒香引路”与“清影随人”两句,则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梅花赋予了生命与情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与画意,最后两句则以“归来犹带梅花笑”作为结尾,既点明了诗人寻梅的结果,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与满足,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上达到了高潮。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杨万里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正身处逆境,但内心依然保持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通过踏雪寻梅这一行为,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与赞美,更寄托了自己对高洁品质的向往与追求,在雪夜的寂静与寒冷中,诗人找到了心灵的慰藉与精神的寄托,从而创作出了这首充满诗意与画意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