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桃花亦懽喜,为人浓抹湿燕支。的释义

春秋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行即事

宋·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

路上桃花亦懽喜,为人浓抹湿燕支。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质(1135年—1189年)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王质,字景文,号雪山,郓州(今山东东平)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藏书家,他学识渊博,精通经史,曾任太学正、博学宏词科等职,后因直言敢谏被贬,王质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在南宋文坛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译文

浮云在空中飘荡,与碧蓝的天空相互映衬,仿佛在讨论天气是阴是晴,荷叶上的雨水洒落在衣服上,让人感到一丝凉意;蘋草(一种水生植物)的微风轻轻吹拂着衣袖,带来清新的气息,喜鹊的叫声在日出时分显得格外喧闹,海鸥则亲昵地与水面嬉戏,显得格外自在,路上的桃花也仿佛因为春天的到来而欢喜,它们为人们展现出浓艳的色彩,就像用湿润的燕支(一种红色颜料)涂抹过一样。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间行走时所见到的自然景色和感受,诗中通过浮云、荷雨、蘋风、鹊声、鸥性等自然元素,展现了山间的清新与生机,诗人还以“路上桃花亦懽喜”一句,借桃花的欢喜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和愉悦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间的自然景色,通过浮云、荷雨、蘋风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诗中的“路上桃花亦懽喜”一句,不仅展现了桃花的美丽,还借桃花的欢喜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愉悦,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质在山间行走时所作,当时,他或许正经历着人生的某种波折或困扰,而山间的自然景色给了他一种宁静和慰藉,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借自然之景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王质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还体现了他作为一位文学家的才华和修养。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