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暖君恩岂不知,小儿穷惯只长饥。的意思及出处

生辉13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宫词

唐·张籍

新鹰初放兔犹肥,

白日君王在内稀。

饱暖君恩岂不知,

小儿穷惯只长饥。

作者简介

张籍,唐代著名诗人,生于约766年,卒于约830年,字文昌,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他出身贫寒,早年曾游历四方,后定居洛阳,张籍的诗歌多写现实生活,语言平易近人,风格自然流畅,尤其擅长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深受后人喜爱。

译文

新捕获的猎鹰初次放飞时,猎物兔子还十分肥美;

但在白日里,君王却很少留在宫中。

君王给予的恩宠和饱暖生活,我怎会不知感激?

只是我家中的小儿自幼穷惯,总是忍受着饥饿。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宫廷生活的片段,反映了宫廷内外生活的巨大反差,前两句写君王狩猎的盛况,新鹰初放,猎物肥美,但君王却鲜少留在宫中,暗示宫廷生活的奢华与空虚,后两句则笔锋一转,以“饱暖君恩岂不知”表达了对君王恩宠的感激,但随即以“小儿穷惯只长饥”揭示了宫廷之外普通百姓的贫困生活,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

赏析

这首诗以宫廷生活为背景,通过对比手法,深刻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贫富悬殊,前两句的“新鹰初放兔犹肥,白日君王在内稀”描绘了宫廷生活的奢华与空虚,新鹰、肥兔象征着权力和财富,而君王鲜少留在宫中则暗示了这种生活的短暂与无常,后两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切,以“饱暖君恩岂不知”的反问句,表达了对君王恩宠的感激与无奈,而“小儿穷惯只长饥”则直接揭示了宫廷之外普通百姓的悲惨生活,形成强烈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创作背景

张籍生活在唐代中后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民生凋敝的时代,宫廷生活的奢华与民间生活的贫困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社会现象深深触动了张籍的心灵,他通过这首诗,以宫廷生活为背景,巧妙地将宫廷内外的巨大反差展现出来,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贫富悬殊的深刻批判,同时也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张籍个人的思想情感,也代表了当时广大士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