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山便遣能参透,犹有唐人是一关。出自哪首诗?

小星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

宋·释绍嵩

半山便遣能参透,犹有唐人是一关。

林树深藏啼鸟细,溪流暗咽落花寒。

白云出岫无心远,明月窥窗有意闲。

欲问禅机何处是,松风清韵满空山。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动于南宋时期,以诗文名世,尤其擅长山水田园题材的诗歌创作,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禅意,释绍嵩的作品多反映其修行生活和对自然的感悟,深受当时文人墨客的赞赏。

译文

站在半山腰上,似乎已经能够参透人生的奥秘,但即便如此,仍然觉得唐代诗人的境界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关卡,树林深处,鸟儿的啼叫声细微而悠长;溪流在暗处流淌,伴随着落花的寒意,白云从山坳中悠然飘出,显得无心而高远;明月悄悄窥视着窗户,带着一份闲适的意趣,想要询问禅机究竟在哪里,只听得松风清韵回荡在空山之间。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禅意,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和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首联“半山便遣能参透,犹有唐人是一关”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探求和对唐代诗人境界的敬仰;颔联和颈联则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居环境的清幽与闲适;尾联以松风清韵为喻,暗示禅机无处不在,需要用心体悟。

赏析

这首诗以山居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首联以“半山”为起点,暗示诗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修行成果,但仍觉得唐代诗人的境界难以企及,体现了诗人对文学和哲学的敬畏之心,颔联和颈联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营造出一种清幽闲适的氛围,为尾联的禅机铺垫,尾联以松风清韵为喻,将禅机与自然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对禅理的深刻领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释绍嵩山居修行期间,作为一位僧人诗人,释绍嵩在修行之余,喜欢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人生哲理和自然之美的感悟,这首诗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宁静与闲适,以及诗人对唐代诗人境界的敬仰和对禅理的探求,反映了诗人内心的修行历程和对自然的热爱,在创作这首诗时,释绍嵩可能正置身于幽静的山林之中,感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从而产生了深刻的感悟和创作灵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