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李杜诗后
宋·王庭珪
不分唐人与半山,无端横欲割诗坛。
杜陵老眼空四海,曾向诗中得几人。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庭珪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王庭珪,字民瞻,号卢溪先生、泸溪老人,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修水县)人,北宋末年进士,南宋文学家、诗人、书法家,他一生以诗文名世,诗词风格豪健,为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之一,晚年遭秦桧构陷,被贬谪至辰州(今湖南湘西自治州、怀化市一带),后得以放还,他的诗作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对个人遭遇的感慨。
译文
不应当把唐代诗人与王安石(半山为其号)截然分开,无缘无故地想要在诗坛上划分界限,杜甫(杜陵为其别称)老眼阅尽天下英才,他在诗中真正推崇的又有几人呢?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诗坛上人为划分派别、贬低他人作品的不满,首句“不分唐人与半山”直接指出问题所在,即有人试图将唐代诗人与王安石的作品对立起来,认为它们属于不同的诗坛派别,次句“无端横欲割诗坛”进一步批评这种划分是无理且有害的,后两句则通过杜甫的形象,暗示真正伟大的诗人能够超越时代和派别的限制,以广阔的视野审视和欣赏他人的作品。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诗坛风气的深刻洞察和批判,作者通过对比唐代诗人与王安石的作品,以及杜甫的广阔视野,强调了诗歌艺术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他也借此机会表达了对杜甫的敬仰之情,认为杜甫才是真正能够超越时代和派别限制的伟大诗人,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诗坛上的派别之争有关,在宋代,随着文学创作的繁荣和发展,诗坛上也出现了各种派别和风格,一些人为了标榜自己的独特性和优越性,往往会对其他派别的作品进行贬低和排斥,这种风气不仅不利于诗歌艺术的交流和发展,也损害了诗歌艺术的多样性和包容性,王庭珪作为一位有识之士,对此深感忧虑和不满,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